固收“+”大神离职! 产品持有人怎么办?
- 2025-07-23 08:04:39
- 134
近期又一位基金老将离职!
安信基金在职13年多、管理基金34只、在管规模281亿的固收“+”大神张翼飞,留下一封致投资者的信,告别而去:
这是张翼飞的产品业绩:
代表产品安信稳健增值,10年收益82.45%:
在张翼飞之前,上一位离职的重量级固收“+”大神是易方达基金的林森,号称“机构最喜欢的男人”,代表产品易方达瑞程混合、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基。
当然,人往高处走,本身基金经理流动性就比较高,加上近些年公众舆论对公募基金的“不友善”,监管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压制,也增加了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奔私”自立门户的概率。
问题是,
我们这些一直追随的持有人怎么办?拿着还是赎回?
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急迫的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买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是买的基金经理这个人,他走我也走;也有的观点认为,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不会是一个仓促之举,公司内部肯定有较长时间的准备交接,之前跟随他的团队,大概率是可以复制他的策略,不急着赎回,可以拿一段时间看看走势再决定。
这个我们在之前的周末直播里其实讲过一期“怎么筛选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正好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
就是确认两点:
1、他以往的业绩是依赖平台还是个人能力?
2、他的策略是否一直在被复制?以后是否还能继续被复制?
怎么确认基金经理的业绩是依赖平台还是个人能力?
以安信基金为例,我们看他们的一、二季度持仓:
对比张翼飞的安信稳健增值一、二季度持仓:
公司集体重仓的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安信稳健增值没有重仓。
安信稳健增值第一重仓中国海油,主要是他自己持有:
这说明,产品业绩跟平台的支持关系不大,那他的策略是否一直被人复制?接下来还能否复制?
很多明星基金经理本身就是公司投研团队的核心,他的投研策略会影响其他基金经理来模仿、跟随,投研策略往往都是简单的、可复制的,就像巴菲特买比亚迪,所有人都看得到,但没有多少人能跟着赚到钱的。
这种复制策略的表现,就是在明星基金经理调仓后,其他的基金经理会有跟随调仓,安信没有这种明显的迹象,不过张翼飞和李君一直搭档,李君的风格也是控制低回撤,但是在持仓上略有差异,这是李君在安信新趋势的持仓:
重仓的海螺水泥是从2021年两人合作管理安信新趋势的时候就有,中国平安从产品成立张翼飞管理的时候就有,这说明两人的策略延续性还是比较大,所以,即使张翼飞走了,还是可以多看看李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