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拍告诉你, 手机上的1英寸纯纯就是“智商税”

  • 2025-08-03 00:33:02
  • 505

文 | 小伊评科技

昨天呢,我写了一篇文章,大概就是告诉大家——“手机上的1英寸主摄受制于23mm焦段的限制,处于感知不强的阶段”。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觉得我是在夸大其词。

毕竟“一寸大底一寸强”的这个理念在他们心目中可谓是“根深蒂固”。

但是你让他们说出来1英寸主摄到底好到哪了,他们又说不出,反正优势都是脑补出来的。

那么本文也就不啰嗦了,直接给大家上对比吧,这个对比可能要打破很多人心目中对“1英寸”的滤镜了哟。

参测的机型分别是搭载1英寸LYT900的小米14Ultra、搭载LYT808的OPPO Find X8Pro以及一款搭载IMX906的千元机——荣耀GT。

开题先问一下,单看参数,大家觉得谁会赢?

是不是没任何疑问,小米14Ultra默秒全,至于荣耀GT这种千元机,压根都不配上桌,接下来就是让你祛魅的时刻。

咱们对比开始(都有水印和原图,大家可以自己下载原图看)

第一组:23mm、1X、光线充足大场景

请告诉我,单纯从拍摄的画面上不看水印,你知道这哥仨谁是千元机,谁是旗舰机谁是一英寸么?

有些人又要说了,你没放细节,解析力肯定差老大了,好,我呢也就给你放上,如下所示:

看上去小米14Ultra的边缘解析力会好那么一点点,但是细看之下就会发现,那完全就是靠算法拉锐化拉出来的。

这哥仨虽然在传感器的面积上有所差别,但是在最终成像的素质上却几乎没啥大的差别。

咱就是说——小米14Ultra吊打荣耀GT了么?是不是和你的预期完全不一样?

三款机型中,表现最差的也不是荣耀GT而是OPPO Finx X8Pro,边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虚化问题,这大概率是算法问题。

为啥呢?因为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就给你们说了,这种没有任何明确主体物的广角样张,传感器所带来的观感提升几乎就是微乎其微的。

别说什么1英寸了,你就算把全画幅拉过来,也是如此。

第二组:48mm、2X(裁切)、光线充足大场景

为啥要专门拍这个呢,因为有人也说了,大底在裁切之后的素质要好得多,能吊打某些小底直出。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14Ultra的LYT900他吊打了么?很抱歉,并没有。

我也给大家带来了局部放大的对比,如下所示,表现最差的依旧是底不算小的OPPO Find X8 Pro,小米14Ultra确实相对更好一些,但是和荣耀GT相比,优势真的很有限。

可不要忘了,这可是1英寸和1/1.56英寸的对决,而且小米14Ultra在光圈方面还有较大优势哟。

第三组:23mm 夜景(夜景Auto模式)

紧接着就到了夜景这个场景了,相比于日间成像,大底传感器在弱光下的进光量优势会更加直观,那么1英寸的优势会凸显出来么?

注:全部选择夜景自动模式,不特别调节参数(更接近于普通用户的操作)

我们直接看图:

大家请告诉我,他们三者之间的观感差距大吗?小米14Ultra吊打了荣耀GT么?显然,说不出来这种结论吧?

至于原因,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就给大家说过了,这就是因为手机的夜景模式下会自动启用多张堆栈合成,会大大的缩小不同尺寸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差距。

如果你不选择手机自带的夜景模式,选择使用手动模式,那么在夜景这个场景下,1英寸的优势就会被彻底的展现出来,我们直接看图吧:

设置条件:23/24mm焦段、ISO6400、F1.95的光圈。

这个差距就非常巨大了,这就是物理光学素养所带来的差距,确实比较大。

然而问题来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你会天天用“手动模式”去拍照片么?

所以,1英寸主摄,他的素质确实更强,但是在手机这个载体上,尤其是受制于23mm焦段和定焦系统,它的优势很难被施展出来。

这也就导致了,目前的所谓1英寸主摄的宣传,基本上都是一种“噱头营销”,仅此而已。而1英寸CMOS传感器的成本又特别高。

所以,未来手机厂商逐步退烧也就很好理解了。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