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过大鹏斗不过姜文, 陈佩斯在电影圈处处尴尬, 全怪情商低吗?

  • 2025-07-27 03:55:29
  • 780

文|发菜

演员阵容比不过姜文的《你行!你上!》,票房排片比不上大鹏《长安的荔枝》。

陈佩斯这位曾经的春晚“喜剧之王”,为什么会在电影圈这么尴尬?

电影口碑

暑期档电影轮番上映,好片还是烂片看票房就知道了,但唯独《戏台》是一个例外。

如今点映已经过了一周了,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层出不穷,但基本都是五星好评。

观众口碑是够了,但电影的票房数据实在说不上好。

想当初,陈佩斯为《戏台》真是“拼了老命”。

据传他为了筹钱拍这部电影,甚至把北京的房子都抵押了,还跟老搭档朱时茂借了钱才凑够。

刚开始影院还挺看好这部片子的,结果预售票房彻底打脸。

谁能想到,陈佩斯这部时隔三十多年才出现的新作品,预售票房还不到一百万?

然而排片还没解决,其他问题又出现了。

就在上映前夕,电影圈突然杀出个“程咬金”。

姜文的《你行!你上!》、大鹏的《长安的荔枝》等好几部大片,全在18日提档了!

六七部电影挤在一起,《戏台》这种既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热门IP、也没有剧情招牌,还是“戏曲电影”。

《戏台》一下就被其他电影“挤”走了,直接延期撤档了。

姜文的电影是改编名人故事,还是“全明星阵容”。

口碑有姜文以往的“老本”撑着,讨论度全看演员的粉丝,想不火也难。

大鹏的电影改编自大热小说《长安的荔枝》,自带观众基础。

再加上剧版《长安的荔枝》已经完结,观众基本了解剧情梗概,影版的接受程度更高了。

相比之下,《戏台》预告片里用的二胡配乐,“老年戏曲表演”,都被网友吐槽“太老气”、“不够吸引年轻人”。

演员比不过姜文,剧情比不过大鹏,陈佩斯输的彻底。

就算陈佩斯为了这部剧筹备了好几年,但没有热度,电影根本拿不到影院的黄金场次。

于是,看过点映的观众发现了一件事。

《戏台》不光排片少,排片的时间也不在黄金段,要么是凌晨,要么是早上。

陈佩斯不得不改档期,道歉时眼圈都红了。

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是一句“排片低”能说清的。

影院不看好,演员不给力,资源补不上,简直是地狱难度的开局。

而陈佩斯会面临这种处境,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情商低

八九十年代,他和朱时茂在春晚可是“顶流”,谁小时候没看过他们演的小品呢?

《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这些小品,现在看还是经典中的经典。

“队长!别开枪!是我!”这句台词,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模仿。

那时候,陈佩斯绝对是喜剧界的独一档的存在。

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一场官司断送了他的职业生涯。

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因为版权问题跟央视起了“冲突”。

明明是自己原创的小品,结果却成为别人盈利的工具,他竟然最后才知道。

于是,一场关于版权的官司开始,陈佩斯跟自己的“老东家”“闹掰”了。

最后,赢了官司,赔上了职业生涯,跟“封杀”没什么区别。

据传陈佩斯最困难的时候,连女儿280块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据传,陈佩斯曾在北京延庆的山里包地种果树,从演员变成了个“果农”。

很多人说他“太轴”、“情商低”,不懂圆滑处世,非要硬碰硬。

但偏偏是他这股“轴”让他“东山再起”。

他用种果树辛苦攒下的30万,全部砸进了话剧《托儿》、《阳台》的制作里。

扎实的剧本和表演,全国巡演120多场,硬是赚回来2000多万!

朱时茂也没有对这位“老搭档”袖手旁观。

从央视离开后,他去了国外学导演,私下经常跟陈佩斯联系。

在陈佩斯排练话剧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去帮忙了。

话剧成功之后,陈佩斯选择继续深耕话剧舞台,朱时茂则尝试拍电影,还搞起了直播带货。

表面看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子,但《戏台》首映礼上,朱时茂出现在现场,为陈佩斯的新电影红了眼眶。

拍《戏台》时,陈佩斯更是把“轴”精神发挥到极致。

据传为了三分钟的京剧动作,他带着团队做了一百多次的动作捕捉。

一个几分钟的踢箱子的镜头,他因为道具箱子开合的声音不够理想,气得当场换了好几个才成功。

在现在很多靠特效、靠流量的电影圈里,陈佩斯的“轴”显得格格不入。

在陈佩斯为了电影“挣扎”的时候,他的对手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走坦途

别看大鹏现在“光鲜亮丽”,但大鹏是近几年才好起来的,过去的他在娱乐圈的风评并不好。

他最早是网络主持人,靠拍《D丝男士》火起来的。

因为“入戏太深”,大鹏后续拍电影都有一种“D丝男士”的气质。

原创剧本拍了几年没什么气色,他将目光看向《长安的荔枝》,马伯庸的热门小说。

他聪明地把“千里送荔枝”的艰难故事,包装成了现代“打工人”的职场故事。

电影里,李善德遭遇的官场甩锅、层层压榨、时间紧迫,让很多观众看得感同身受。

不少看完的观众直呼:“这不就是我吗?”。

豆瓣评分7.7分,上映7天,票房始终位居第一,甚至压过了姜文。

相比于大鹏起伏的经历,姜文的路非常顺,起点也很高。

他跟英达是多年好友,刚毕业就出演了《末代皇后》。

他主演的《芙蓉镇》在那个几毛钱一张电影票的年代,拿下了上亿的票房。

他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1995年拿下了5000万票房,是当年的冠军!

后来《让子弹飞》更是狂揽6个多亿。

虽然,他的成功离不开精湛的演技和导演才华,但更重要的是他深厚的人脉圈子。

从小就认识了英达混入“京圈”,还能请动周润发、葛优这些大腕儿同台飙戏。

他作品还自带话题和关注度,养活了不少电影解说博主。

姜文拥有的这一切都是陈佩斯这种“单打独斗”的“手艺人”最欠缺的东西。

陈佩斯的《戏台》票房不如人意,绝不只是“情商低”的锅。

《戏台》的票房能从惨淡的26万预售,一路逆袭到超过6000万,足以证明,陈佩斯的作品是好的。

他可能永远成不了姜文那样的“大佬”,但他对电影的敬业程度值得所有人尊重